想逃离家暴,却带不走重要的它:茶茶案后,家暴宠物未解的安置之难

2023-11-16
来源:

在同伴动物被视作家人的当代,宠物卷入家暴、被加害者拿来要胁被害人愈来愈常见,但社会对于这类个案还未有足够认识。示意画面,非当事宠物。(摄影/林彦廷)

2021年,中国台湾省新北芦洲发生近年最具指标性的家暴虐猫案件,黎姓男子将同居前女友的爱猫「茶茶」以热水浇淋致死,今年(2023)7月20日宣判,以《动物保护法》(简称《动保法》)判处黎男7个月徒刑,并科25万罚金,是少数因虐待动物致死入狱的案件。

茶茶案后,各界展现对家暴混合动物虐待案件的关注──民间推动「茶茶法案」,希望《动保法》加强动物虐待者的处遇与刑度;也有立委提出家暴庇护所应纳入宠物庇护。家暴社福系统启动新制,2022年9月起,家暴案件使用的亲密关系暴力危险评估量表(TIPVDA2.0)首度纳入「对方是否曾拿宠物来威胁」作为评估风险指标;今年3月起,家庭暴力保护系统中也勾稽农业部(旧称农委会)资料,令社工能够看见案件是否曾违反过《动保法》。

然而,制度变革启动后,实务工作是否已能回应被害人的需求?家暴混合动物虐待案件具有何种特殊性,让受害人至今在动保端和家暴端仍容易被漏接?在同伴动物被视作家人的当代,宠物卷入家暴的情境只会愈来愈常见,《报导者》访问个案、第一线的实务工作者与民间动保组织,试图回答以上问题。



信源出处:报导者

信源介绍:《报导者》是中国台湾省第一个由公益基金会成立的网路媒体,秉持深度、开放、非营利的精神,致力于公共领域调查报导,与社会共同打造多元进步的媒体环境。


23岁那年,Vicky(化名)带着从男友手中幸存的2只猫,终于逃离了那个被噩梦笼罩4年的小套房。

19岁时,Vicky和医学院的同班同学交往,男友领养了4只猫,喜爱动物的Vicky常到男友承租的套房与猫咪相处。男友在交往不久后展现出暴力倾向,起初,她只是发现猫咪的口鼻有些不寻常的裂伤,但男友皆称是猫咪自行捣蛋弄伤;后来,男友发现Vicky与猫咪们产生感情后,只要Vicky不顺己意,拳头便转头落在猫咪身上。

「他是绑匪,猫咪是肉票,只要有肉票,他想要对我做什么都可以。」

Vicky说:「我不敢跟他吵架。他会不顾我的意愿要求性行为,很粗暴,只要拒绝或表现得没有很享受,他就打猫。有一次我反抗,他把一只猫抓起来,头下脚上塞到马桶里,我顾不得自己也才刚被施暴,赶快衣服穿穿,把猫送急诊。」猫咪被送医时,因为窒息,口鼻呈现紫青色,男友和她一起出现在动物医院,告诉兽医师是猫自行跌进马桶,Vicky站在旁边,不敢再说。

让她不寒而栗的是,每每重伤猫咪,男友都会大哭,说不知道这样会让猫受伤。一只猫咪最早出现伤势,后来突然从家中失踪;另一只猫咪被男友像投手投球一样往墙壁上砸,这次,没有救回来。

Vicky说:「没人会相信我。」男友在同学间形象非常好,常在社群网站上贴文炫耀养猫日常,被班上公认为「最爱猫的人」,她不知道向谁求助。交往2年时就有分手念头,但她决心要将猫咪一起救走,又忍耐2年,直到男友赴医院实习,没空照顾猫咪,她才找借口将幸存的2只猫转移到自己家中照顾并分手。

曾被塞到马桶里的宾士猫「咪咪」(化名),被救出后留下强烈的心理创伤。「它会到处在家里乱大便尿尿,把窗帘拆掉、把木头的门打一个洞;疼爱它很久,3、4年吧,才变得比较稳定。」如今离受暴已过去十几年,Vicky说:

「跟我一起受虐的猫咪,只有你看到它们受虐,也只有它们看到你受虐,那是一种同是被害人的革命情感。发生在那间小套房里的事,已经没人能证明了,至少我的猫知道我没有说谎,它们是我的伙伴。就是因为要把它们带走,我才能忍耐这么久。」

当宠物在他手上:家暴受害人的多重为难

 我们来到Vicky住家,与她一起受暴的咪咪等猫在多年后已陆续离世,她后来迎接新猫,怕生的猫咪依偎在她怀里。(摄影/许倩)

Vicky并不是唯一有类似经验的亲密关系暴力被害人。家暴混合动物虐待的案件不时出现在公开社群与媒体版面,其中,以2021年8月的「茶茶案」最为知名──黎姓男子以滚烫热水浇淋同居前女友的爱猫「茶茶」,并传送影片给女方,借此逼迫其返家。事后媒体访问揭露,女方自身有遭黎男家暴经验、亦早已不是第一次被以猫威胁。

美国在1998年、2007年、2017年陆续有多份研究调查进入庇护所的家暴受害者宠物受虐状况,发现超过7成的人,其宠物都曾被伴侣拿来威胁或伤害,其中亦有人因担忧宠物安全而延迟庇护。

(注:1998年,美国学者Frank R. Ascione访谈38名入住美国犹他州北部庇护所的妇女,发现有71%的人宠物遭伴侣威胁或实际伤害。

2007年,Ascione再度访谈美国犹他州5所庇护所的妇女与儿少,并与社区未受暴妇女经验比较,发现有72%受暴者宠物遭伴侣威胁或实际伤害,而未受暴者仅有5%有同样经验。

2017年,EA Collins等学者则调查美国西部庇护所内有7~12岁子女及宠物的受暴者,发现有75%的人宠物有遭伴侣威胁或实际伤害。

而在中国台湾省,虽欠缺大规模的调查,但有近7年第一线社工经验的张纯菱告诉我们,固然直接对宠物施暴仍是少数极端案例,但「行为人曾以宠物威胁」几乎普遍存在于她服务的个案经历中。张纯菱今年发表研究(《有同伴动物的亲密关系暴力服务对象使用庇护服务经验研究》,张纯菱着),深度访谈6位拥有宠物的高危机家暴个案,分析台湾案件特点,发现对受暴者来说,「宠物受虐」常是他们忍无可忍、决定离开关系的最后底线,但即便愿意切断关系,若无法确保能带着宠物安全离开,受暴者陷入为难──有人被迫放弃宠物;有人迟迟不愿离家寻求庇护;有人甚至原已逃离家中,却不断返回,冒着受暴风险探望宠物。

动保难点:家庭场域稽查本就难进入、更难处理棘手的家暴情境

在家暴案件中,若受暴者的孩子遭受威胁或伤害,社会局可以立即介入、并有安置管道,但在法律上被视为「财产」的宠物,处境非常脆弱。

专注于动物虐待调查的民间组织「台湾防止虐待动物协会(TSPCA)」接受《报导者》采访,调查部门主任曾译莹表示,协会曾接过遭男友家暴的女性来电咨询,女生已逃离家中,但与男友共同饲养的猫,其晶片登记在男方名下,由于猫的所有人推定为晶片登记者,女方寻求警方和动保处协助,都无法成功将猫带走。曾译莹提到,晶片转移仰赖当事人自愿,在法律上,其实可以向主管机关举证自己才是猫的实际照顾者,也可以被视为饲主;但若双方皆是照顾者,可能要打民事诉讼决定猫归谁,这确实可能阻挡家暴受害人重新安置宠物。

 台湾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调查部门主任曾译莹多年投入动物救援工作。她提到,实务上如果偷偷转移宠物晶片,有挨告侵占的风险。(摄影/林彦廷)

而当宠物虐待案件发生,人们第一个会想到通报各县市的动物保护处,但动保处能介入处理的范围,未必符合家暴受害人的期待。根据中国台湾省农业部动物保护资讯网统计,2022年全年有1,423件被依《动保法》第5条第2项「饲主对于其管领之动物,应依下列规定办理:

一、提供适当、干净且无害之食物及二十四小时充足、干净之饮水。

二、提供安全、干净、通风、排水、适当及适量之遮蔽、照明与温度之生活环境。

三、提供法定动物传染病之必要防治。

四、避免其遭受骚扰、虐待或伤害。

五、以笼子饲养宠物者,其笼内空间应足供宠物充分伸展,并应提供充分之笼外活动时间。

六、以绳或链圈束宠物者,其绳或链应长于宠物身形且足供宠物充分伸展、活动,使用安全、舒适、透气且保持适当松紧度之项圈,并应适时提供充分之户外活动时间。

七、不得以汽、机车牵引宠物。

八、有发生危害之虞时,应将宠物移置安全处,并给予逃生之机会。

九、不得长时间将宠物留置密闭空间内,并应开启对流孔洞供其呼吸。

十、提供其他妥善之照顾。

十一、除绝育外,不得对宠物施以非必要或不具医疗目的之手术。」

第6条(任何人不得骚扰、虐待或伤害动物。)检举的动物虐待伤害案件,不过我们实际询问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动保处,是否曾接过家暴受害人针对宠物的求助?动物救援队队长林庭君算算这5年的案例,一只手就数得出来。

林庭君直言,动保处受理动物虐待伤害案的重点,是厘清动物是否有被人故意或过失导致肢体伤害,视情况严重程度可处罚锾、或移送刑事侦办;若是家暴常见情境,报案者的动物仅是被威胁、却没有已下手的证据,不在《动保法》能处理的范畴。

此外,一些报案者期待宠物可以被救出,但林庭君解释,动保处要能将动物「扣留」或「紧急安置」,需要符合特定情境(林庭君解释,一种情境是动保处可以以动物作为虐待犯行证据为由「扣留」;一种情境是动物处于紧急状况,动保员根据《台北市动物保护自治条例》第14条「动保处于公共场所或公众得出入之场所发现受难、受虐或受伤之动物,或于公私场所进行紧急保护安置之动物,应予以救援、收容及提供必要之紧急医疗照顾;必要时并得委托兽医诊疗机构、民间机构或团体办理」,进入私领域「紧急安置」。),尤其要进入家庭本来就是动物保护检查员最困难的任务。北市是少数立有《台北市动物保护自治条例》的县市

(注 第14条:动保处于公共场所或公众得出入之场所发现受难、受虐或受伤之动物,或于公私场所进行紧急保护安置之动物,应予以救援、收容及提供必要之紧急医疗照顾;必要时并得委托兽医诊疗机构、民间机构或团体办理。动保处为前项处置时,应即通知饲主。但无饲主或通知显有困难时,不在此限。动物无继续安置之必要者,送交动物收容处所或指定之场所。动物之加害人或饲主应负担本条处置所需费用。

第21条:动保处发现或受理检举虐待动物,经研判认有必要者,得会同警察人员进入公私场所进行调查、紧急保护安置及取缔,场所所有人、负责人或管理人不得规避、妨碍或拒绝。前项执行人员执勤时,应出示执行职务之证明文件或显示足资识别之标志。),规定「发生虐待动物案件,动保处得会同警察进入私领域进行调查、紧急保护安置及取缔」但如果民众拒绝开门,只能罚钱,不能直接请警察开门进去。

事实上,2021年茶茶案发生时,虐猫的黎男在第一时间也是拒绝开门,直到现场协助的动保人士取得该房房东同意,才强行破门将猫救出。此外,若扣留动物后,判断虐待属实,动保处可依法「没入」动物,这时宠物便成为公家财产,进收容所开放大众领养,这也很可能不符合家暴受害人希望与宠物继续在一起的需求。

社政难点:社工「忙人都忙不完」,能否协助动物全凭个案造化

 Jojo(化名)在家暴案后带着双胞胎儿子搬离原本居住的县市,经历了入住庇护所、与宠物作别,动荡1年多后在新居处认养遭到饲主关笼虐待的法斗「妞妞」、米克斯「妹妹」,一家五口重启生活。(摄影/林彦廷)

既然由动保管道将宠物强行带出有其难处,那第一线接触到家暴受害人的社工,是否较有可能找出符合当事人需求的安置宠物方案?

张纯菱坦言:「早年社工圈常说,『人的事情都管不完,谁跟你管动物』,这是很现实一线的状态。」社工收案会问孩子有无受威胁、但很少人会想到要询问宠物状况,家暴个案亦不一定会想到要主动提出。直到去年(2022)9月,第一线专业人员接触家暴个案时要依此逐项询问个案状况的「亲密关系暴力危险评估量表(TIPVDA2.0 )」首度加入「对方是否曾威胁伤害家人或家中宠物」的题项;今年3月起,家庭暴力保护系统中也有勾稽农业部(旧称农委会)资料,能看见个案是否有违反《动保法》的纪录。

张纯菱说,这促使家暴案中的动物能被看见,但当个案提出与动物相关的安置需求,社政单位是否接得住,仍是问题。

《报导者》拜访曾接受社工服务、入住家暴庇护所的Jojo(化名),Jojo从出社会以来就与狗为伴,少数没办法与狗狗在一起的时刻,就是入住家暴庇护所那几个月。

2021年大过年,Jojo和有酗酒习惯的交往对象爆发激烈肢体冲突,对方一把拿起酒瓶砸在她的后脑勺,头破血流的她带着心爱的法斗犬「Mumu」和1岁左右的双胞胎儿子,被救护车载到医院,社工并建议他们入住庇护所紧急安置。

「社工说,庇护所狗狗不能去!我当下就说,如果狗不能去,那我也不要去庇护所。我刚包扎好,背着2个儿子,一手拉了行李箱,一手抱一只狗,就要去找其他旅馆。」

Jojo与社工争执不下,引起一群医师围观,最后一位好心的医师主动提议代为照顾「Mumu」3个月,这才解围。

庇护所就像宿舍,多人共居,有门禁、生活规则,也可能遇到怕狗的妇女,Jojo入住庇护所后,也认为确实不适合有宠物长居。3个月后医师无法再继续代为照顾「Mumu」,她咬牙让狗狗暂时住在宠物旅馆,对受暴后重启生活的她是沉重负担。「那个时候疫情完全没工作,我只能去工地做小蜜蜂(注:指在工地周围贩售冷饮、香烟、槟榔等杂货给工人的摊商),一个月20,000块,狗狗住宿一天1,000,加上2个孩子的保母费,真的很辛苦。」她入不敷出,撑了十来天,一度拜托工地经理可不可以让她带狗上班,直到朋友将「Mumu」接走饲养。

Jojo的经历证实了,即便受暴者向外求助、顺利进入社福体系,宠物的需求也很可能无处承接。

断裂的社工与动保网络,难以承接受害人的真实需求

 2021年的茶茶案激起立委对于家暴涉及动物虐待案件的重视,也多次要求政府加强动保与社政的横向连结,但实务上推行得如何?还有许多待解难题。(摄影/林彦廷)

Facebook粉丝专页「动物社会工作」创办人、10年来大力倡议动保与社工知识互相交流的社工师陈怀恩直言,台湾社福体系一直未布建制度化的动保资源,「很多一线的工作者都是请案主问亲戚朋友(能否照顾宠物),或工作者自己找民间的(动保)单位、自己的亲友帮忙。」这现象不限于家暴案件,他也遇过心卫社工家访时碰到个案紧急送医,个案留下的猫最后竟是由社工自己照顾。陈怀恩说:

「虽然现在政策上要求、TIPVDA家暴评估表格上面有列(要记录个案宠物是否有遭威胁),可是一线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条件建立可安置动物的单位清单,跟动保处合作的经验也几乎没有,因为大环境目前没有这些政策、资源、制度,是蛮大的困境。」

陈怀恩表示,目前家暴社工在看待案件中的动物受虐,仍仅将其视为对人暴力前的征兆,缺乏成熟的合作机制,思考进一步与动保处一起会勘跟调查、乃至于对宠物做更好安排的可能;而动保单位遇到动物受虐案件中有家暴受害者,执行案件逻辑也是停留在开罚、或者移除动物,忽略受暴者可能不想与宠物分开,也间接导致他们不愿求助。

如何更细致地将动保与社会工作联合起来、帮助到受害人真实的需求?陈怀恩指出,首先社工端跟动保端都需要各自具备跨域的知识,知道彼此的工作模式、才能产生合作的想像;再来,便应在制度上建立实际的合作机制,让这类案件进案时,就能同时接受不同单位的服务。

 《动保法》执行实务上,仅作为证据扣留、或有紧急状况的动物可依法暂时安置于动保处,图为台北动保处安置的一只遭救援小猫。(摄影/林彦廷)

陈怀恩以美国为例,对家暴被害人采「一站式服务」,相关局处在第一时间提供各式协助,也包含专管动物虐待的「动物管制服务(Animal Control)」,评估受暴者的宠物是否需要帮忙。2018年12月,美国通过《宠物与妇女安全法案》(Pet and Women Safety Act, PAWs)后,更由政府拨经费让家暴收容中心增设宠物友善住宿点、建独立犬舍,也有庇护所会帮宠物找寄养家庭。

目前,台北市社安网「跨网络会议」,是能让包含家暴、动保的各局处将案件提上来共同讨论的平台。(注:《报导者》访问台北市社会局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(简称家防中心)儿童少年保护组社会工作督导陈淑真,陈淑真2018年至2020年曾在台北动保处任职,协助拟定动保处提案跨网络会议的案件标准:如动保案件符合有囤积动物、疑似精神与情绪状况、有动物虐待处分或移送案件、同一个案动物遭虐被通报3次等条件,就可提到跨网络会议,会同家防中心、精神卫生单位等讨论个案的状况;另一厢,家防中心若遇到手上个案有动物虐待案件,达到一定条件,也可提上来与动保处讨论如何合作。

不过,据《报导者》询问结果,台北市社会局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(简称家防中心)还未有提出过需要动保处协同处理的家暴混合动物虐待案件,而跨网络会议一次约讨论十数案,会由承办案件的主要负责社工或动保调查员出席报告,这种运作模式仰赖各工作者自己的敏感度,也凸显教育与训练的重要。

现况就相当考验社工个人具备多少动保知能,陈怀恩在2021年曾对约百位社工做过问卷调查,当下手上案件家中有动物者超过7成,但询问社工们过去在校是否有接触过动物与家庭关系相关课程、工作后是否有接受过家暴动物虐待案件的内部宣导问卷、教育训练、督导?高达9成的人都表示没有。茶茶案后,近3年有特别多社工单位找陈怀恩去演讲或宣导,与学员交流期间,他便感受到社工社群仍对动物虐待案件概念很陌生。

能否创造改变?动保和社政的互相交流、有体系的宠物安置系统

 Vicky受访时向我们展示与她一起经历受暴的爱猫「咪咪」的肖像。动物受暴案件与对人施暴案件在实务上常有连结,若能更重视、及早发现宠物受虐情形,或能拯救更多被害人与动物。(摄影/许倩)

同时融会贯通动保和社工的知识与资源,或许真能促成一些改变。

台北市家防中心儿童少年保护组社会工作督导陈淑真,曾从社工圈「半路出家」,到动保处担任动保员3年,她当时曾遇过一位大学生打电话通报,爸爸将自家狗的腿打断。大学生始终不愿提供名字和住址,细问之下,才知他从小活在爸爸的情绪失控和过度管教下,很害怕若动保处上门会曝光自己报案,陈淑真选择柔性套出狗狗送医的医院位置、确认狗狗身体状况后,再以宠物登记资料缺失为由实际接触到这个家庭。和大学生面谈时,她听对方诉说爸爸给他的精神压力、也建议对方可以寻求学校的心辅中心,或者进一步进入家防中心,陈淑真说她深刻体会到「那个孩子在救狗的同时,也是想表示,他可以救自己了」。做社工和动保员这么多年,她最深刻的体会,仍是「把人顾好了,动物就会好」。

另外,实务上不少施虐动物者本身可能有身心议题,大力倡议《动保法》应有防治功能、合宜处遇的中华亚洲环境生态护育交流协会常务监事左湘敏指出,目前违反《动保法》仍以行政罚为主,若是严重虐杀案件,刑责也约落在数个月,「就像茶茶案,判7个月,他(行为人)还有毒品等问题,去坐牢后,到底能不能改善?」她认为更应加强的是饲主教育、心理辅导、精神治疗、戒瘾治疗等针对行为人的处遇,才能防止悲剧发生。

另一面向则是从被害人服务出发,今年6月12日,妇女救援基金会与立委范云举行联合记者会,提出《家暴法》应和《动保法》并进,修法令家暴庇护所也提供宠物庇护。妇援会婚姻暴力服务督导李雅君表示,庇护不是唯一选择,她期待或能由政府来主导,串起民间可以协助安置的动物医院、旅馆,或有专门免费收容受暴者宠物的场所,乃至于补助受暴妇女宠物住宿的费用,都可以让受暴者增加选择、而不是只能留在家里。她更期待未来《家暴法》或能将宠物作为家庭成员纳入保护,或明文规定发生家暴案件,宠物晶片可以合法自施暴者身上转移至他处。

幸存者的心声:希望有人告诉我,我可以求助

 虽然咪咪已经去世,但Vicky家中还保留很多咪咪喜欢的物品,与猫咪们共度的记忆也永远留在她心中。(摄影/许倩)

而我们访问曾经受暴的Vicky她的看法,受虐现场逃出后,宾士猫咪咪备受呵护,近期才高龄19岁逝世,Vicky家中留有许多咪咪的痕迹仍未收拾。印着咪咪脸孔的抱枕、它最喜欢窝的纸箱,电视柜上照片里,咪咪在Vicky怀抱里仍神采奕奕⋯⋯。

「受害人一定有内疚的情感,觉得没有保护好猫咪,」Vicky说,自己现在仍会有这种感受,看了多年心理医师才较走出来,「加上自己也是受虐的对象,所以我觉得(受害人)后续的心理扶助是最重要的。」

「可能可以宣导吧!国中、国小就可以纳入教材,公民课、健康教育都能教,当在亲密关系里面遇到暴力、或是有人虐待动物的时候,可以跟谁求助。不然就像我当年这样子,不知道要找谁帮忙。」

文本:洪琴宣 摄影:林彦廷、许倩

核稿/方德琳;责任编辑/黄钰婷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