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上映的纪录片《迷雾中的孩子》,是由越南岱依族导演何黎艳 (Hà Lệ Diễm),耗时三年,纪录越南北部赫蒙族 (H'mông) 十四岁少女琪 (Di) 的成长故事,以及赫蒙族的抢婚文化。越南赫蒙族属于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半岛苗族的一个分支。这部纪录片深刻地呈现北越赫蒙族的风俗文化、传统抢婚文化与现代国家的拉扯,以及影像与伦理等课题。
风俗的构成
影片的前五分钟,镜头里云雾在北越沙坝 (Sa Pa) 的山棱之间缓缓升起,不久后,丘陵隐没在浓雾之中。顿时之间,观众、导演和琪都一同深陷这片迷雾之中,呼应片名迷雾中的孩子。
沙坝独特的气候与景色,构成当地风俗 (phong tục)。赫蒙妇女会采收槐蓝属植物,萃取靛蓝染料,染布织布。家屋内的炉火上方,悬挂着许多腊肉,柴火会替这些腊肉增添烟熏的味道。这些牲畜是农耕的劳动力、农民的财产,它们的排泄物能够成为肥料与燃料,牛角是萨满仪式重要的器具。纪录片中的赫蒙人,收割水稻、照顾水牛,以及饲养猪只。
家庭里的每一份子都必须贡献农务与家务劳动。琪的妈妈经常需要替酗酒严重的父亲,张罗整个家的事物。琪的妈妈甚至还要替因抢婚出嫁的未成年大女儿,制作靛蓝布料。当琪的父母酒醉时,琪就必须要替妈妈煮饭喂猪。
越南政府一直希望透过现代化教育与经济减贫政策,来改善少数民族的生活,但却鲜少从少数民族的视角理解他们的需求。片中的越南京族老师在公民课上,教导赫蒙族的小孩们,如何成为一位善良守法的越南公民。她们提醒学生,满十八岁,才符合法定结婚年纪。她们也告知学生,家里种植罂粟是非法活动。然而,学生们经常旷课,协助父母务农,家长将会被学校罚钱。学校老师强调升学考试的重要性,学生应该要先读好书,再来帮助父母家务事。可是赫蒙族的家长认为学校老师只希望小孩完成学业,但不会替学生的未来考量,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。此外,由于村落与学校的路途遥远,有不少学生曾在路途上被强暴或绑架,更加深家长对于学校的不信任[注3]。
传统文化与现代国家的拉扯
按照赫蒙族的文化,在过年期间透过绑架娶太太,并不会违背族群的道德规范。 然而,抢婚与私奔的定义模糊不清,取决于女生的意愿,以及女方家长是否同意这桩婚事[注4]。当女方不同意时,抢婚将演变成性侵、暴力与人口贩卖等问题。被掳走的女性一开始或许会反抗,但若遭到性侵后,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,以及考量到难以寻求其他男性对象,而妥协同意婚事。另一方面,女方家长也可能在经济与阶级向上爬升的考量下,同意婚事,接受男方提亲与嫁妆。当女方家长不同意婚事时,而男方可能会认为抢婚是不想被长辈反对、两情相悦的私奔。
这部纪录片呈现了抢婚与私奔、女性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张力。在过年期间,琪的母亲多次耳提面命,提醒琪应该要留意自身安全,不要被绑架走了。当琪跟朋友到部落参加新年活动,在浓雾中,琪认识了男方-旺 (Vang),并自愿一起去男方家里。在琪被「绑架」的当天,琪的母亲感到非常着急,并打电话要求琪不应该搭上旺的机车回家。琪的母亲也透过村落里的人际网络,打听旺的背景。数天过后,男方父母来到琪的家里提亲,琪的父亲盘算着要向男方家长索取多少聘礼,好让家族的亲友能过一个好年。然而,琪在男方家中,发觉旺的父亲也跟自己的父亲一样经常酗酒,甚至更加严重,因此宁愿逃婚。琪的父母先是向男方亲友表示这桩婚事需要男女双方你情我愿,所以必须尊重琪的意愿。另一方面,琪的母亲也告知琪如果要跟旺分手,就要喝下分手酒,否则会造成家族丢脸与蒙羞。
图片来源:IDFA Institute
在当代越南政府与法律的视角下,赫蒙族的抢婚文化是民间与侵犯人权,需要介入与管理。在第一次提婚时,琪并没有喝下分手酒,旺族及其仍坚持要完成这桩桩婚事。琪为了躲避抢婚,逃到学校,寻求庇护。学校的京族老师们极力阻止琪的妈妈把琪带回家结婚,甚至扬言报警。在学校片尾,代表与人民委员会表来到琪的家里。他们告知双方家人,如果只是自由恋爱,他们作为外人无从置喙。然而,按照越南法律,琪跟旺都是未满十八岁,双方结婚将会违背法律。然而,法律的规范片中也并没有完全平息保卫抢婚斗争。人类学家Deirdre Evans-Pritchard与政治学家Alison Renteln,以1980年代移居至美国的赫蒙族的抢婚-强暴行为为例,指出以美国法律课责时,也应当注意赫蒙族境内的文化习俗。虽然针对性侵、强暴的法律有明确的规范与认定方式,但赫蒙族人并未完全遵循现代法律规范。条件和法律也不能保障全部婚事破局,造成家族与部落颜面尽失的问题。传统上,赫蒙族仰赖部落系统,协商婚事冲突。
影像与伦理
虽然导演何黎艳是一位女性,但并非赫蒙族,所以不需要担心在村落里会被绑架抢婚。不过当报导人身陷危机时,导演能够介入到什么程度?涉及到影像创作的责任与伦理。 人类学家 Jay Ruby曾指出纪录片不只是具有替代言(speak for) 他人,还关注的是谈论 (speaking about) < a i=8>特定事物,以及对话 (speaking with) 的能力。
在抢婚发生之前,琪与母亲的对话,双方就已经有达成共识:琪必须要成为独立的人,因应抢婚绑架的困境。当抢婚发生时,旺自称是正派的人,而琪也自愿跟旺一同离去,所以导演就没有继续追上。在抢婚发生之后,众人都感到非常担心,导演也愿意帮忙把琪找回来。琪的父亲认为导演作为外人,不能够介入抢婚的冲突。尽管如此,导演仍影像创作,表达她的立场。观众可以看见导演保留了她与琪、琪的妈妈对话的数颗镜头,呈现她对于保护琪的坚定立场。
片中最直接的肢体暴力镜头,是在影片的最后,琪因为没有跟旺喝下分手酒,被男方家里的一群妇女,架着从家里拖到户外,准备骑车将她带回男方家里。导演的镜头甚至数次被男方的男生亲友遮挡,甚至是打掉镜头。导演身为外人无法直接伸手将琪拉下,但作为琪的朋友,导演并没有抛下镜头,而是恳求琪的母亲出手相助。 在其他报导中,导演曾表示镜头的存在,让琪面临较少的性别压迫。
然而,十四岁的琪与旺已经可以称作是独立自主的个人吗?对于导演而言,这部纪录片不只是关于赫蒙族的抢婚文化,还包含童年与成长。纪录片中,导演想要了解旺的动机。旺诚恳地回答,他已经从国中辍学,对于未来感到迷惘。旺知道自己还年轻,但不知道为什么要绑架琪。如果琪愿意嫁给他,他会感到幸福;但旺也知道琪心中属意的是其他男生,这让他感到愤怒。影片前段,琪跟她的朋友童言童语,玩着假扮抢婚的游戏,用智慧型手机跟男友打情骂俏。在历经绑架抢婚后,琪一夜长大,希望能够与旺分手,继续完成学业。导演曾在专访表示,琪的课业表现良好,并且获得学校的奖学金,足以支付未来就读大学的费用。在纪录片的拍摄时,琪与旺就是身处迷雾中的孩子。
图片来源:IDFA Institute
在2023年,《迷雾中的孩子》曾荣获奥斯卡纪录片前十五强,成为越南之光,获得许多新闻媒体的注意。除了导演获得越南与国际关注之外,越南新闻台也到了沙坝采访琪。 在纪录片上映后,琪已经有一位小孩,透过Facebook经营一些小生意,并且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好的未来。
简言之,我推荐对于东南亚少数民族、女性主义,以及传统与现代冲突等议题有兴趣的观众,可以观赏这部观察深入、情感真挚,但又令人心碎的电影。
本文首发自芭乐人类学。
作者简介:廖昱凯,地理学家,写影评向大家推荐好看,而且发人深省的影像创作。